栏目导航
期刊信息
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ocial Sciences
主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4-6917
CN: 45-1185/C
邮发代号: 48-68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广西社会科学
曾用刊名:广西社联通讯 & 社会科学探索
创刊时间:198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4)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综述

2017年4月14日至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崇左市人民政府、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崇左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崇左市举办。来自中国、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葡萄牙等11个国家的学者及代表共140余人参加论坛。本次论坛共收到中外学者论文共76篇,入选论文集62篇。

    4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共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振唐主持,中共崇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有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沈德海,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致辞。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杜丁埃凯女士、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副领事孔法占·展达翁女士、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领事查麦蓬·赛新女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领事阮泰山先生等4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官员出席论坛开幕式。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杜丁埃凯女士代表东盟6国驻南宁总领事馆致辞。

    刘有明在致辞中指出:崇左市是边境城市,与东盟各国有着十分频繁的文化交流。特别是近年来,崇左市每年都举办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节、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中越(凭祥)商品交易会、中越边关(凭祥)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崇左市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崇左市委、市政府将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做好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文章,加强与东盟各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一路一带”建设,实现与东盟各国共赢发展。在2000多年前,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就在左江流域繁衍生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700多年时间,壮族的祖先骆越人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绘制了一幅幅岩画,成为骆越文化的根源所在,是骆越古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世界岩画的瑰宝。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论坛的主题及议题对崇左市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遗产价值,做好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沈德海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民族相亲,文化交流自古频繁,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是我们共同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正在建设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崇左是边境城市,崇左人民创造了“天等人民不等天”的现代愚公精神,体现出崇左人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这些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持久弘扬的精神财富。崇左市的“花山岩画”与柬埔寨的吴哥窟、老挝的琅勃拉邦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充分展现了人类高超的聪明才智,至今摄人心魄。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研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就是维护和发展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我们期盼在广西在崇左这块宝地上,通过论坛这个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净化学术交流合作,共同为提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推动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发展,推进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中国—东盟乃至全人类福祉贡献力量。

    谢尚果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广西民族大学致力于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等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的评价。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依托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中国南方和东南亚民族研究基地、广西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和平台,从华南—东南亚民族法学、华南—东南亚民族史志、华南—东南亚民族历史人类学、华南—东南亚民族医药文化、华南—东南亚民族艺术等方向大力推进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研究。《中国—东南亚铜鼓》《中国—东南亚稻作文化》等系列重大课题正在稳步推进。

    杜丁埃凯女士在致辞中指出:此次论坛的举办非常及时和重要,给各国学者提供了分享文化视野、观点、研究及不同意见的机会,将不断深化国家之间开展的文化合作。此次论坛也给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交流共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间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的机会。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民间交流,我们可以增进和深化在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坚信,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经贸汇通、社会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不可阻挡的。

    与会学者根据“民族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围绕骆越文化、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民族文化的交流共享与产业发展三大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会者达成了诸多共识,形成和通过了《崇左宣言》。一致认为,要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加强交流合作,发挥民族文化沟通心灵的作用,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发展。会议大力呼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和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为人类发展传承更多的智慧,提供人类赖以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会议一致赞同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秘书处,以持续组织召开好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凝聚所有有志于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共同开展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共同努力,为提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推动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发展及人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东盟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持久的、更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外学者的交流和友谊,展现中外民族文化艺术,论坛组织与会人员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参加中外学者“三月三”民族文化交流晚会,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师生和东盟各国留学生一起联欢,亲身体验广西和东盟民族文化风情。为了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和议题进一步交流,论坛还安排各国与会学者前往龙州、宁明考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民族村寨、崇左壮族博物馆,让各国与会学者加深了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了解。


    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广西国际交流中心秘书长赵克主持。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自治区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李振唐;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巡视员、秘书长何明;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领事查麦蓬·赛新女士出席闭幕式。周艳鲜教授、高雅宁副教授、吕嵩崧教授3位小组召集人介绍了本组交流的情况。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洪派•占塔翁代表与会者宣读《崇左宣言》并获全体与会者表决通过。广西民族大学李富强教授作论坛总结。

    李振唐在致闭幕辞中指出:在第二届中国一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中,中外学者共同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就骆越文化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民族文化的交流共享与产业发展专题进行研讨交流,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真知灼见,共同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相通,民心相通,渊远流长,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力量。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崇左市,与越南山水相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应该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学习各国所长,讲好广西故事的崇左篇章。通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的平台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各国文明成果,共同交流各国民族文化,共同播下友谊种子,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附:
 
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
《崇左宣言》
来自中国、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及澳大利亚、印度、葡萄牙等11国民族文化学者及代表140多人出席2017年4月14~15日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
2016年,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创建,这是中国和东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寻求扩大民族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创举,她已成为与会国交流民族文化理念、寻求民族文化共识、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的重要论坛。
“中国-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本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的主题。与会各国学者就骆越文化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共享与产业发展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各国学者认识到,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遗产厚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突出,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力倡导、东盟和世界多国积极参与的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达成共识,形成《崇左宣言》如下:
1.我们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山水相连,许多民族毗邻而居,血缘相亲,自古文化交流频繁,这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心灵相通、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国倡导、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我们提供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学术界应不断深化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发展。
2.我们呼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传承、保护中国-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中国-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花山岩画与吴哥窟、婆罗浮屠寺庙群、琅勃拉邦古城、马六甲和乔治城、素可泰古城镇及其相关古镇、骠国古城群、顺化历史建筑群等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人类的高度智慧,至今摄人心魄,昭示着人类走向未来。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维护和发展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更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和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源泉。
3.我们提议:以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为平台,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共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发展。我们一致赞同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秘书处,以持续召开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凝聚所有有志于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共同开展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共同努力,为提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推动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发展及人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4.我们相信:在各界的支持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能常态化地持续举办,越办越好。我们期待并坚信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将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为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中国-东盟乃至全人类福祉贡献自身的力量。
 
                          2017年4月15日于中国崇左市
各国学者代表(签署)
 

上一篇:广西道德教育学会广召开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委托课题开题会
下一篇: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在南宁召开

地址:广西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邮编:530022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9010186号